今日是:

  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肥大症的鉴别诊断无论在临床或超声检查方面均是较为困难的,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子宫腺肌病和7例子宫肥大症作一回顾性分析,主要探讨二者经阴道超声的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特征,旨在提高二者的诊断符合率,现将52例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肥大症的声像图特点,彩色多普勒血流及能量图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妇产科行子宫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45例,年龄29~50岁,平均39岁,子宫肥大症7例,年龄32~51岁,平均41岁。单纯性子宫腺肌病37例,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8例。

  1.2 方法 采用LOGIQ7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7.0MHz,彩色多普勒频率5.0MHz。二维图像观察子宫形态,轮廓,肌壁回声,内膜线偏移否,测量子宫大小及前后壁厚度。然后用CDFI,CDE观察子宫肌壁血流情况,并进行脉冲多普勒检测,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最后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2 结果

  子宫腺肌病声像表现为子宫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增大,以前后径增大为著。肌壁回声不均,呈细小的增强回声和低回声区交错12例,回声不均的肌壁内可见低回声小囊腔,呈蜂窝状30例,病灶内成小片状无回声区(大小约1.5~2.1cm)3例,合并子宫肌瘤8例。子宫腺肌病好发部位是子宫后壁,常常引起后壁的增厚明显,而使得内膜线稍偏前。CDFI显示为子宫血流增多,病变肌壁可见点状,条状红、蓝血流信号。CDE表现为子宫肌壁血流信号丰富,血管增粗,呈弥漫性充血状,行脉冲多普勒检测,测量Vmax,Vmin及RI,结果为高速高阻动脉频谱,RI值为0.79±0.08,在片状暗区内容易记录到静脉频谱。

  子宫肥大症声像表现为子宫增大,形态规整,肌层均匀性增厚,以前后壁增厚明显,肌壁呈均匀或欠均匀的稍低或稍强回声,本组5例呈稍低回声,2例呈稍强回声。CDFI显示子宫肌壁内血流无明显改变,呈散在点状,斑状红、蓝相间血流。CDE表现为弥漫分布的斑状,放射状血流,并呈向心性减弱分布趋势,不易记录到静脉频谱,脉冲多普勒检测为高速中等阻力指数,RI值为0.6±0.06。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肥大症无论在病史,体征和二维声像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病史上的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腰骶部疼痛;体征方面的子宫增大;二维声像中的肌层增厚,回声不均等,均可致诊断上的混淆。经阴道超声CDFI及CDE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很大帮助,尤其是后者。经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了解子宫的血流信号较经腹部检查为理想,经腹检查采用的低频率探头,保证了必要的穿透力,分辨力相对较差,图像质量受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受限。高频率的阴道探头(5~7.5MHz),探头靠近盆腔器官,减低了对穿透力的要求,能获得高分辨力的二维图象和高敏感性的彩色血流信号,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1] 。

  CDE优于CDFI,CDE反应的是红细胞运动的数量,而不是显示运动的方向,CDE无多普勒角度的依赖,不受混叠的影响,也显示一个区域的信号,可以探测到非常慢的红细胞的运动,当平均血流速度是零的时候,CDE仍就能显示血流灌注的区域 [1] 。因此CDE具有较CDFI高的敏感性,能探测到极低的血流速度和信号水平低,CDE能将CDFI不能显示的细小终末血流清晰显示出来,充分地反映了血流灌注的变化,CDE的这一对低流速血流的敏感度,能较好的显示病灶内的血管树和血管网。同时在血管形态结构上,CDE较CDFI显示的血管长,分支多,血管树相对完整 [2] 。CDE弥补了CDFI的不足,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量。

  子宫腺肌病病灶周边见粗糙杂乱血管,血流图显示血管增粗、环抱、管壁光滑、清晰 [2] 。病灶肌壁血流信号丰富,呈弥漫性充血状,血供呈高速高阻特点,易记录到静脉频谱。子宫肥大症因肌层内血管分布及血管阻力多无明显改变 [3] ,故呈现与正常子宫相似的血流信号,表现为弥漫分布的斑状,放射状血流,其分布向心性减弱,不易记录到静脉频谱,血供呈高速中等阻力指数特征。

  经阴道超声CDE较客观的反应了病变子宫肌壁的血流情况,CDE显示的血流信号更为完整和丰富,图像直观,便于理解,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肥大症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