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子宫肥大症是由于连续多次妊娠、分娩,或子宫慢性炎症,使子宫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又类似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功血),容易误诊。我院1980年1月~1997年10月共收治子宫肥大症41例,均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发病年龄28~54岁,平均46.2岁。婚龄<20年38例,足月分娩4次以上37例。

  1.2 临床表现 38例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例月经周期缩短,3例有下腹部疼痛或不适史。

  1.3 辅助检查 41例行B超检查,均提示子宫增大,其中有子宫肌瘤26例,子宫腺肌病7例。10例术前行诊断性刮宫术,有7例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增生过盛。

  1.4 误诊疾病及手术所见 误诊为子宫肌瘤29例,子宫腺肌病7例,功血5例。41例均行剖腹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体积均匀增大,表面光滑。病理检查报告:41例均为子宫肥大症,无并发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①本病较少见。我院1980年1月~1997年10月行子宫全切术的660例病人中,子宫肥大症仅有41例,占6.2%。②相关文献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专科医师缺乏子宫肥大症的知识,诊断时多考虑常见病,从而导致误诊。③对病情分析不全面,思维单一化,对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增大的病例就诊断为子宫肌瘤。本组41例就诊第一印象几乎全部为子宫肌瘤,而忽略了子宫肥大症,以致术前、术中一再误诊。④子宫肥大症无明确的诊断标准。

  2.2 笔者提出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2.2.1 子宫肌瘤:①子宫肌瘤病人常无多产史,有些病人反而合并有不孕或流产史。妇科检查时子宫肌瘤宫体多为不匀称突起,质硬,宫体大小取决于肌瘤大小与数量多少,粘膜下肌瘤多在诊刮时能触及;而子宫肥大症的子宫呈均匀增大,多为2个月妊娠大小,少数达3个月妊娠大小,质软。②子宫肌瘤特别是较大的肌瘤,压迫症状往往较明显,而子宫肥大症一般无压迫症状。

  2.2.2 子宫腺肌病:①子宫腺肌病多有不孕、痛经,特别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史。②妇科检查时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但质地硬。③子宫碘油造影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帮助。可见宫腔扩大,碘油可从宫腔进入肌层,形成憩室样突起。

  2.2.3 功血:①功血多发生在月经初潮后或接近绝经期,在更年期表现为短期闭经后继以大量出血,子宫肥大症一般不发生在青春期妇女,出血多表现为月经多而周期正常或缩短。②妇科检查功血病人子宫正常大小或稍许增大,而子宫肥大症一般增大较明显。如行诊刮术的10例中,7例病理报告子宫内膜增生过盛。

  2.3 如何客观分析、评价辅助检查结果 曾有报道[1]B超对于直径<3 cm的子宫肌瘤,误诊率高达48.5%。而本组41例子宫肥大症中有26例B超提示子宫肌瘤,而实际上肌瘤直径均<3 cm,其中肌壁间肌瘤22例,多发性肌瘤1例。这可能与①子宫肥大症中子宫平滑肌细胞肥大,肌层中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管和血管明显扩张、增生,引起子宫壁回声增强有关。②可能与超声波在体内传导过程中,因折射、多重反射和散射等造成的假像有关。因此,临床医师对于B超提示的小肌瘤特别是子宫形态无明显变化的肌壁间肌瘤,应结合病史、症状、妇科检查,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2.4 Traiman[2]经过对43例诊断为子宫肥大症而行子宫切除术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其诊断依据应包括子宫出血,子宫对称性增大,弥漫性子宫肌肉肥厚且排除其他内膜出血病变。并特别提出借助形态测定指标可肯定其诊断,形态学诊断标准为子宫重量≥120 g,肌层厚度≥2.0 cm。此诊断标准值得临床医师借鉴,以便对子宫肥大症做出正确的诊断。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