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对子宫肥大症的治疗方法,一是应用药物,主要包括止血药及雄激素类药物,以控制子宫出血;如药物治疗无效,则采取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的手术疗法。
中医没有子宫肥大症的病名,根据其月经情况的表现,可以将本病归属于中医的月经过多、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气虚或血热有关。
气虚,主要指脾气虚。由于平时身体虚弱,脾气不足;或由于久病伤脾;或因饮食不规律、劳逸失度等损伤脾气,致使气虚不能固摄经血,因而引起月经量多或提前。脾虚日久即会影响及肾,或流产手术等也会损伤肾气,最终导致脾肾两虚而使病情加重。至于血热的原因,或因素常嗜辛辣上火之物;或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火;或由于阳盛体质之故,都会使得热入血中,逼迫经血速行,下血量多,称迫血妄行。
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月经的颜色、经质的变化,再结合其他伴见症状仔细辨别,然后按气虚或血热的不同证候,分别治疗。一般说来,大凡月经量多,色淡红或正常,质稀薄,或血块与淡红血水并见,同时有面色萎黄,倦怠嗜卧,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等症状者,属于气虚;月经量多,颜色深红质粘稠,或色鲜红有块,出血时有热感,同时见有面红唇干,烦热口渴,尿黄,便秘;或者有小腹胀痛,心烦口苦,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等症状者,属于血热。对气虚证候,要用健脾益气摄血法,可选择归脾汤加减,药如:黄芪25克,党参20克,炒白术15克,阿胶珠、桑寄生各30克,艾叶炭9克,炮姜炭、炙甘草、茜草各6克,煨木香3克。如果血量过多,腰酸尿频,手足不温者,再加鹿角胶(烊化)、炒杜仲、菟丝子各15克,乌贼骨30克;小腹空坠明显者,加炒升麻、炒柴胡各6克;兼见口干欲饮者,属于失血伤津之故,可加麦门冬30克,五味子9克。
对于血热证候者,要用清热凉血止血法,可选用固经丸加味,药如:龟板胶15克(烊化)、炒黄芩、炒黄柏各9克,生地黄、地骨皮、椿根白皮、地榆炭各15克,北沙参、炒蒲黄各20克。出血过多者,还可加阿胶(烊化)、陈棕炭各20克,煅龙牡各30克;倘有脾胃不和,大便溏泻者,去生地、黄柏,加炒白术10克,白扁豆30克,藿香梗6克;如因出血伤阴耗气,见有心悸、口干者,可加太子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9克。
以上两种证型中,较为多见的是血热证,临床变化也较多。但是无论气虚或血热,都可能挟有瘀血,瘀血阻滞造成血不归经,也可导致经量过多。
瘀血引起的经量过多,常是阵发性增多,色紫黯,有大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同时见有胸闷烦躁等症状。治疗方面应侧重活血化瘀,可用加味失笑散,药如:五灵脂、当归、丹皮、炒丹参、川续断各15克,炒蒲黄30克,赤芍9克。此方不可久用、多用,一般3~4剂后无论血止与否,即应转用益气止血或滋阴凉血止血之法。
子宫肥大症是子宫良性病变,临床首先要采取保守疗法以止血。中医的辨证治疗,不仅有好的止血治标效果,对于子宫的收缩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因而远期疗效较好。基本症状控制后,也可改服中成药巩固疗效。如人参归脾丸,适用于气虚所致月经过多者;知柏地黄丸适用于阴虚血热月经过多者。